​五代十國紀事連載

2016032409:37
五代十國紀事連載

這些大片的劇情盡管各不相同,但有一點還是共通的:它們沒有一個人物、一個事件,甚至一個國家能在五代時期找到歷史原型。都是在“五代”這個羊頭招牌之下,堂而皇之地販賣著沒有絲毫羊分子存在的狗肉雖然我認為戲說劇能娛樂大眾,完全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諸位大導在“戲”乾隆的時候,至少不會把弘歷是清朝皇帝這件事弄錯;“戲”三國的時候,至少關羽、趙云、諸葛亮之類的真實人名還會出現一下,就算要捏造一個假人,比如《見龍卸甲》的曹嬰,也還會給她安排個曹操當爺爺;像“五代”這樣,既沒有一個史實人物出現,也沒有絲毫當時的社會特色(例如在《夜宴》中,葛優僅憑一紙口令,就讓幾個行刺吳彥祖失敗的武士自殺那一幕,在五代幾乎不可能發生),被影視“戲”得完全找不到北的時代,還是不多見的五代是一個災難深重的不幸時代,也是一個極為獨特的時代,它也有亂世的精彩,但又絕對不是之前三國或十六國的翻版,它在太多的方面,與我們平常印象中的中國古代格格不入:

這是一個將魯迅先生的“吃人”這個詞由文學比喻轉變為大規模實踐的時代(五代時期有史可查的食人紀錄,比今天在網上常被人宣揚的“五胡亂華”時期要多得多)、這是一個將“下勀上”變成了慣例的時代(日本戰國的“下勀上”與五代比起來完全是小兒科)、這是一個全社會都彌漫著的重武輕文與好勇斗狠風氣的時代、這是一個實用主義盛行忠義觀念遭唾棄的時代、這是一個強大的地方自治與虛弱的中央權威并存的時代、這是一個將叢林法則發展到極致的時代……

就像講三國故事的人,從來不把曹丕代漢當作故事的開端,同樣,五代亂世大幕的拉開時間,也遠早于朱溫代唐。原先,我覺得最合適當作五代開端的標志性事件,是中和四年(公元884年)的上源驛之變,后來考慮,要交待清楚亂世出現的背景,前面幾年是不能省的,故而將本文敘事的開始時間,又上推九年。預計本文敘述的時間段,將從公元875年到公元979年,上下超過一百年。這樣的工作量,兩年前在下完全不敢想像,但愿不會半途而廢吧雖然知道吳巒的人,可能永遠也不會有知道無鸞的多,但在下還是不揣淺薄,希望能用一篇簡陋拙文,讓更多不熟悉那個時代的朋友,能夠了解一個比那些影視作品更接近真實的五代,于愿足矣那是一個涼爽的秋天,有一大群體長只有幾厘米的小生靈,扇動著它們灰綠色半透明高仿萬國手錶 http://www.buyc0py88.com/Iwc-watches.html的翅膀,正在華夏大地上做著逍遙自在的自助游。因為它們的數量比較龐大,遠遠超過了每年春運的人流,沿途自然會給當地帶來一些麻煩,所以一路上,它們遮天蔽日,像移動的烏云,將幾乎所有的綠色都吞進自己的腹中,身后只留下光禿禿的黃土地,和農夫們絕望失神的目光。是的,你猜對了,它萬國/IWC http://www.twnoob.com/noob-bc-20.html們的名字叫蝗蟲它們的旅游路線,大致是從今天的湖北省出發,北上掃蕩了河南省的莊稼,又向西進入了今天的陜西省,前方目標,就是當時全世界最大的城市,大唐帝國的帝都 長安。突然,蝗蟲們停下了前進的腳步,因為它們驚奇的發現:這里的天子無比圣明,這里大臣都是賢良方正,這里的官吏全部恪盡職守,這里百姓人人安居樂業!也許傳說中的上古堯舜盛世也不過就是這樣吧?

蝗蟲們被眼前這一派安定團結的和諧景象所深深打動,從而在心靈深處產生了強烈的共鳴,為自己曾給湖北、河南的人民帶來的損失感到了真誠的懺悔!

顯而易見,這不但是一群熟讀儒家經典,通曉天人感應理論的知識型蝗蟲,而且還是一群經世致用,知行合一的實干型蝗蟲。亡羊補牢猶未晚,浪子回頭金不換,一旦意識到這一點,這群擁有崇高精神修養的蝗蟲們便做出舍已為人的偉大選擇:它們拒腐蝕,永不沾,再不看一眼田野里那些即將收割的可口莊稼,用超乎常蟲的頑強毅力,壓制住了自己填肚子的生理本能,絕不再吃一口糧食,只只都像高舉炸藥包的董存瑞一樣堅定,緊緊抱著荊棘枯木,義無返顧地絕食而亡!

這是一群多么偉大的千古義蟲啊!于是,這亙古未聞的義舉很快便四處傳揚,百姓們感動了,大臣們感動了,連大明宮中至圣至明的天子,也被感動了……

說它真實,是因為它確實以公文的形式,出現在了當時長安市長(京兆尹)楊知至的官方報告中,并且通過了大唐中央政府最權威的鑒定,證明此事真實可靠!帝國的精英們,包括政事堂各位宰相在內,都被蝗蟲的高尚行為所震撼,為此特向皇帝表達了最誠摯地祝賀。大家都在感慨:陛下的圣德果然是地厚天高,連蟲子都被感化了……

在長安近郊,天子腳下,官員都可以如此明目張膽地糊弄中央,并且輕輕松松取得成功,那么其它地方還用得著說嗎?

今天的讀者,盡可以把它看作一個笑話,但對于當年京畿的百姓來說,這意味著他們在大災之年將得不到任何賑濟,連上繳的兩稅也不會有任何減免。貧窮的人家,即將賣兒賣女,家破人亡……

一年前,暫時還有良心的翰林學士盧攜,就在他的一篇著名奏章中,為唐末這些小民的生存狀況作了一番令人印象深刻的描述:

“臣曾親眼看到關東(指潼關以東)去年的旱災,西至虢州,東至于海,春麥的收成只有正常年景的一半,秋糧寥寥無幾,冬季菜蔬幾乎絕收。貧窮的百姓只能將蓬草的種子磨成細粉,摻和著冬季前采摘積存下來的槐樹葉子下肚,還有人比這更為貧苦,慘狀更難細述。年復一年的欠收,讓還有點氣力的百姓向災情輕一些的其他州縣逃荒,留下的全是最弱最貧的饑民,他們沒有地方可以投靠,只能坐困荒村之中,慢慢等死!”

“朝廷縱然下達免除捐稅的命令,也沒多大意義,因為就算不免,也很難再收到一文錢。但實際上,各地州縣政府卻仍然必須向三司(指鹽鐵轉運、度支、戶部這三個中央的財政部門)繳納稅金,所以各地官吏繼續對窮苦百姓們催逼勒索,動輒使用酷刑拷打,無所不用其極!但是窮苦百姓們即使賣掉自己的小破屋,讓妻子去當別人的奴婢,再把兒女出賣,所得的幾個錢,也不過就夠稅吏們一頓吃喝而已,根本就到不了國庫!更糟的是,在朝廷的正式稅收之外,地方上還有五花八門的各種雜費和差役,對百姓層層盤剝!如果朝廷不馬上采取行動,百姓將無法活命!”

“請陛下趕快下旨,對于民間拖欠的捐稅,應該一律豁免,不再征收。同時打開各地的義倉,從速賑濟,才能使百姓熬到晚春,那個時候,各種野菜、樹葉開始發芽,才有吃的,接著桑葚成熟,饑荒才能渡過。眼下這幾個月情況最為急迫,行動不可遲緩!”

在公元190年至公元530年之間,亞洲季風為中等強度,變化較強烈。而當時的中國處于漢朝末期和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大部分時期較為動蕩從公元530年到公元850年,亞洲季風逐漸衰弱。直到公元860年時,也就是唐朝晚期,世界名錶卡地亞/Catier http://www.twnoob.com/noob-bc-12.html亞洲季風減弱到最小。我們在歷史記載中可以查到870年前后的大旱記錄在公元910年到公元930年間,亞洲季風再次減小。那時的中國正在經歷五代十國,并開始進入北宋時期在公元1050年至1120年間,亞洲季風穩步加強,中國北方降雨增多。那時,在北宋統治下的中國進入了停戰期。公元1004年,北宋真宗趙恒與遼國定下停戰和議,約定宋遼為兄弟之邦,雙方互不侵犯。自此,中國北方才有了少許安寧到了1120年左右,季風強度開始劇烈波動。公元1125年2月,金國以“宋朝破壞與其定下的共同對遼協議”為名,大舉出兵侵宋。公元1127年,北宋滅亡實際上,唐朝末期、元朝末期和明朝末期,這些時期的亞洲季風處于弱勢,而這些時期的明顯社會特征是時局持續動蕩不安談五代就不能不說朱溫和李克用,還有那個“生子當如李亞子”的李存勖。希望樓主評價他們的時候客觀一些,比如朱溫就不止是個荒淫的暴君,作為一代梟雄他愛惜人才,重視耕作還是值得稱道的。說到強,不得不說沙佗一族,中原五代里面竟有三個開國皇帝是沙佗人,還有一個也曾經在沙佗人手下做事。雖然沙佗人已經融入中華民族,但是可以看出當年他們還是很強的。
dtrasayy@@@@@